某用户收到来自“法院”的 WhatsApp 消息,并要求其添加指定“警方”号码进行视频通话。用户在对方“证件截图”和“法律文件”的恐吓下被骗走 15 万人民币。后来发现该号码注册地为印度尼西亚,并非官方机构。
分析:
使用 WhatsApp 视频通话伪装成官方执法人员;
滥用号码进行心理恐吓;
使用跨国号码逃避本地法律监管。
案例二:群发促销链接,被多个用户举报
一位用户尝试通过 WhatsApp 群发“拼团返现”链接,意图 泰国 whatsapp 数据 推广自己的电商平台。虽然无明显诈骗行为,但由于信息重复且未经请求,数名收件人选择“举报为垃圾信息”,该账号最终被 WhatsApp 限制 24 小时功能使用。
教训:
即便初衷无恶意,也可能因违反用户协议而被误伤;
群发营销需谨慎,最好通过 Business API 合法发送。
十五、法律层面:举报与法律责任
在一些国家,滥用 WhatsApp 号码已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
1. 中国大陆
根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未经用户允许收集、使用、传输其个人信息、或从事网络诈骗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可向公安机关网络警察举报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证。
2. 欧盟地区
依据《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用户如在 WhatsApp 中受到非法营销、数据泄露影响,可投诉至当地数据保护机构(如英国 ICO、德国 BfDI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