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艺术评论家沃尔特·佩特 (Walter Pater)诞辰 174 周年有什么意义吗?
《文艺复兴史研究》(1873年)至少表面上探讨的是遥远的过去,因此即使在他那个时代,也显得有些无关紧要。然而,如果它不是对当下进行隐晦的论战,它就不可能像批评者所说的那样,激发包括奥斯卡·王尔德在内的一代大学生去拥抱唯美主义和对同性恋的崇拜。但佩特的思考也关乎未来。我认为,佩特的这种乌托邦维度在21世纪值得赞颂。回顾那个展望未来的沃尔特·佩特,意义非凡。
佩特的出版生涯始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直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几乎恰逢这样一个时期:19世纪后25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开始动摇,尤其是在持续的经济萧条之下,乌托邦文学几乎成了政治话语的必备形式。佩特很少与这种意识形态氛围联系在一起,因为他通常被认为不关心政治。但他的“印象派”批评仍然可以被重新审视为一种社会梦想,并富有成效。
佩特从过去挖掘出的美学,体现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中,旨在为未来一种伦理奠定基础,这种伦 巴哈马 电话号码列表 理或许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畸变,包括对同性恋的压制。这本书遭到保守派评论家的猛烈抨击,其反响也证明了其批评的伦理意义。然而,佩特的散文也宣扬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政治倾向。
位于伦敦伯爵台 12 号的纪念沃尔特·佩特的牌匾。
佩特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著作展望未来。例如,一种乌托邦式的冲动构成了人们普遍认为开启他思想生涯的那篇作品:《透明性》(Diaphaneitè)。这篇散文是他于1864年7月向老死社(Old Mortality Society)的密友们朗读的。老死社是一个由牛津大学的年轻、大多是不可知论知识分子组成的联谊会。老死社成立于1856年,作为大学内部一个另类的、尽管排他性的哲学辩论论坛,蓬勃发展了十年,并吸引了许多享有激进声誉的知识分子名人,其中包括AC·斯温伯恩和JA·西蒙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