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5发布。这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的第五版,它定义了所有精神病诊断,常被称为“精神科医生的圣经”。像分类手册这样枯燥乏味的东西怎么会引发如此热烈的关注?事实上,DSM是如何在《精神病学VSI》这样一本薄薄的书中争夺版面的?为什么它能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或 RD 莱恩的《分裂的自我》等公认的经典著作并驾齐驱?答案是,精神病学是一种对文化和社会压力高度敏感的实践, 1980 年出版的DSM-III的起源反映了精神病学自信心的危机,是一个典型的意想不到的后果案例。
美国精神病学(约在1940年至1970年间,精神分析学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声誉在20世纪70年代初遭受重创。两项重要的国际研究表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存在过度倾向。更糟糕的是,罗森汉姆于1973年发表了其著名的研究成果《在 台湾电话号码列表 精神病院保持理智》。罗森汉姆让八名志愿者前往不同的急诊室,并表示他们听到的声音是“空洞的”、“低沉的”或“砰砰的”的声音,但除此之外,他们的行为完全正常。所有志愿者都被送入医院并住了数周,最终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无人对其诊断提出质疑。显然,情况危急,必须采取措施。
DSM-III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全新的诊断方法。DSM -III不再通过识别疾病的整体模式来做出诊断,而是引入了“基于标准的诊断”。因此,要诊断出某种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科医生必须确定一个核心症状(标准),即持续至少两周的情绪低落,然后从八个症状列表中再找出四个症状(例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无价值感)。如果症状得分足够多,则说明您患有该疾病,否则,说明您没有患病。这种方法强调可靠性;症状的定义和解释非常简单,以便大多数医生都能达成一致。它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整体判断或根据患者表现的“感觉”做出判断的余地。提高可靠性,并通过更明确的定义减少不同精神科医生之间的差异,旨在减少此前困扰美国精神医学界的过度诊断。这也应该能够提高当时日益流行的药物试验的可靠性。